华为设备基础操作

华为设备基础操作

  • 华为VRP基础

  • 华为设备命令行基础


VRP

​ 通用路由平台VRP(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是华为公司数据通信产品的通用操作系统平台,它以IP业务为核心,采用组件化的体系结构,在实现丰富功能特性的同时,还提供了基于应用的可裁剪和可扩展的功能,使得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运行效率大大增加。

  1. 设备管理接口

  2. Console口登入

  3. 参数配置


    华为设备命令行基础

    1. 真机设备初始化启动(加载ing)
    2. 命令行视图
    3. 命令行功能(所有查看的命令是以display开始,删除的命令一般是在原有命令之前敲入undo)
      命令 功能
      CTRL+C 停止当前命令的运行
      CTRL+Z 回到用户视图
      CTRL+] 终止当前连接或切换连接
      TAB 输入一个不完整的命令并按TAB键,就可以补全该命令
      clock timezone 设置所在时区
      clock datetime 设置当前时间和日期
      clock daylight-saving-time 设置采用夏时制
      display+…. 显示…..
      header login 配置在用户登录前显示的标题信息
      header shell 配置在用户登录后显示的标题信息
      user privilege 配置指定用户界面下的用户级别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配置本地认证密码
      idle-timeout+时间 设置超时时间
      screen-length+行数 设置指定终端屏幕的临时显示行数
      history-command max-size 设置历史命令缓冲区的大小
      sysname 配置设备名称
    4. 命令行在线帮助
    5. 命令等级
    6. 用户界面
    7. 配置接口IP地址
    8. Telent配置

IP编辑及数据转发过程

IP编址及数据转发过程

IP编址

网络层位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网络层中包含了 许多协议,最重要的就是IP协议。网络层提供了IP路由功能

-IP网络中二进制和十六进制是常用的编码方式。

IP编址

  • IP地址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 IP地址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通常用点分十进制形式表示

  • 网络地址

  • 广播地址

  • 地址规划

    • IP地址
    • 子网掩码
    • 网络地址
    • 主机数
    • 可用主机数
  • IP地址分类

    • A类
    • B类
    • C类
    • D类
    • E类
  • IP地址类型

    –私有地址类型

    • 10.0.0.0~10.255.255.2559–A类
    • 172.16.0.0~172.31.255.255–B类
    • 192.168.0.0~192.168.255.255–C类

    –特殊地址

    • 127.0.0.0~127.255.255.255(环回)

    • 0.0.0.0(所有)

    • 255.255.255.255(全网广播地址)


      在设计网络时使用 有类IP地址会造成地址的浪费。

      变长子网掩码(VLSM)

    • 变长子网掩码的出现是打破传统的以类为标准的地址划分方法,是为了缓解IP地址紧缺而产生的

    • 作用:节约IP地址空间;减少路由表大小

    • 注意事项:使用VLSM时,所采用的路由协议是能够支持它,这些路由协议包括RIPv2,OSPF,EIGRP和BGP

数据通信模型&网络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 ARP/ICMP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

  • 当网络设备有数据要发送给另一台网络设备是,必须要知道对方的网络层地址(即地址)。IP地址由网络层来提供,但是仅有IP地址是不够得,IP数据报文必须封装成帧才能通过数据链路进行发送。数据帧必须包含目的MAC地址,因此发送端还必须获取到目的的MAC地址。通过目的IP地址来获取目的MAC地址的过程就是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来实现的。

  • ARP工作过程

  • ARP缓存

  • ARP数据包格式

    ARP报文不能穿越路由器,不能被传播到广播域。

  • ARP请求

  • ARP响应

  • ARP代理

    位于不同网络的网络设备在不配置网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ARP代理实现相互通信。

  • 免费ARP

    免费ARP可以用来探测IP地址是否冲突

注:

​ 1、ARP请求以广播发送、以单播回应
​ 2、路由器隔离广播。每一个网段都是独立的广播域
​ 3、跨越网段通信需要使用网关的MAC地址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

  • 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ICMP是网络层的一个重要协议。ICMP协议用来在网络设备间传递各种差错和控制信息,并对于收集各种网络信息、这段和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额作用。

  • ICMP差错检测:ICMP Echo Request和ICMP Echo Reploy消息常用于诊断源和目的地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 ICMP重定向(Redirect)

  • ICMP错误报告

    当网络设备无法访问目标网络时,会自动发送ICMP目的不可达报文到发送端设备。

  • ICMP数据包格式

  • ICMP消息类型和编码类型

类型 编码 描述
0 0 Echo Reply
3 0 网络不可达(Network Unreachable)
3 1 主机不可达(Host Unreachable)
3 2 协议不可达(Protocol Unreachable)
3 3 端口不可达(Port Unreachable)
5 0 重定向(Redirect For Network)
8 0 Echo Request
  • ICMP应用-Ping

  • ICMP应用-Tracert

    Tracert显示数据包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每一跳

数据通信模型&传输层协议TCP/UDP

传输层协议 TCP/UDP

TCP

  •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可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
—TCP端口号
协议 端口号
FTP 21、20
TFTP 69
HTTP 80
Telnet 23
SMTP 25
DNS 53
SNMP 161

——————————端口范围:0-65535

——————————————————————————————–端口号用来区分不同的网络服务。

—TCP建立连接的过程(三次握手)

  • 主机A ——> Send SYN(seq=a,SYN) ——> 主机B

  • 主机B ——> Send SYN,ACK(seq=b,ack=a+1,SYN,ACK) ——> 主机A

  • 主机A ——> Send ACK(seq=a+1,ack=b+1,ACK) ——> 主机B

TCP通过三次握手建立可靠连接。

—TCP关闭连接过程(四次挥手)

  • 主机A ——> FIN,ACK(seq=a,ack=b) ——> 主机B
  • 主机B ——> ACK(seq=b,ack=a+1) ——> 主机A
  • 主机B ——> FIN,ACK(seq=b,ack=a+1) ——> 主机A
  • 主机A ——> ACK(seq=a+1,ack=b+1) ——> 主机B

6位标志位包含如下几项

URG标志–表示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是否有效。

ACK标志–表示确认号是否有效。我们称携带ACK标识的TCP报文段为确认报文段。

PSH标志–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应该立即从TCP接收缓冲区中读走数据,为接收后续数据腾出

​ 空间(如果应用程 序不将接收到的数据读走,它们就会一直停留在TCP接收缓冲区中)。

RST标志–表示要求对方重新建立连接。我们称携带RST标志的TCP报文段为复位报文段。

SYN标志–表示请求建立一个连接。我们称携带SYN标志的TCP报文段为同步报文段。

FIN标志–表示通知对方本端要关闭连接了。我们称携带FIN标志的TCP报文段为结束报文段。


UDP

  • 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传输可靠性没有保证

  • 使用UDP传输数据时,由应用程序根据需要提供报文到达确认、排序、流量控制等功能。

  • UDP不提供重传机制,占用资源小,处理效率高

  • 一些延时敏感的流量,如语音、视频等,通常使用UDP作为传输层协议。

数据通信模型&通信模型介绍

协议–

计算机网络传输过程中,事先决定数据格式和传输的规定或“约定”,且网络设备遵循这一系列“约定”对数据进行处理。协议使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CPU、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只要遵循相同的协议就能实现通信。不同协议栈用于定义和管理不同网络的数据转发规则。


-分层模型-OSI

7-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6-表示层:数据格式化,加密、解密

5-会话层:建立、维护、管理会话连接

4-传输层:建立、维护、管理端到端连接

3-网络层:IP寻址和路由选择

2-数据链路层: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通信

1-物理层:比特流传输

分层模型-TCP/IP

4-应用层

3-传输层

2-网络层

1-网络接口层—-(包含-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封装(将数据发送到另一端TCP如何进行)

PDU(协议数据单元) 数据 ——————————————–应用层

Segment(数据段) TCP/UDP报头 数据 ————————–传输层

Packet(数据包) IP报头 TCP/UDP报头 数据 ——————-网络层

Frame(数据帧) MAC报头 IP报头 TCP/UDP报头 数据 ———网络接口层

Bit

-帧格式

Ethernet_II 【D.MAC】【S.MAC】【Type】【Date】【FCS】

IEEE802.3 【D.MAC】【S.MAC】【Length】 【LLC】【SNAP】【Date】【FCS】

=Length/Type >=1536(0×0600)——>>Ethernet_II

=Length/Type <=1500(0×05DC)——>>IEEE802.3

-Ethernet_II(以太网) 帧格式:

【D.MAC】–目的MAC 6B

【S.MAC】 –源MAC 6B

【 Type 】 –类型 2B

【 Date 】 –IP包 46-1500B

【 FCS 】 –校验 4B

———以太网数据帧的长度在64-1518字节之间


MAC地址(物理地址):

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供应商代码和序列号。其中前24位(OUI)代表该供应商代码,由IEEE管理和分配。剩下的24位序列由厂商自己分配。

-数据帧的发送:

1-单播(第八个比特==0)

2-广播(D.MAC中48比特个全为1或0)

3-组播(第八个比特==1)

-数据帧的接收:

当主机接收到的数据帧包含的目的MAC地址是自己时,会把以太网封装 剥掉后送往上层协议

IP报文头部

版本:IP协议的版本,目前的IP协议版本号为4,下一代IP协议版本号为6。

首部长度:IP报头的长度。固定部分的长度(20字节)和可变部分的长度之和。共占4位。最大为1111,即10进制的15,代表IP报头的最大长度可以为15个32bits(4字节),也就是最长可为15*4=60字节,除去固定部分的长度20字节,可变部分的长度最大为40字节。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总长度:IP报文的总长度。报头的长度和数据部分的长度之和。

标识:唯一的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分数据报。通常每发送一个报文,它的值加一。当IP报文长度超过传输网络的MTU(最大传输单元)时必须分片,这个标识字段的值被复制到所有数据分片的标识字段中,使得这些分片在达到最终目的地时可以依照标识字段的内容重新组成原先的数据。

标志:共3位。R、DF、MF三位。目前只有后两位有效,DF位:为1表示不分片,为0表示分片。MF:为1表示“更多的片”,为0表示这是最后一片。

片位移:本分片在原先数据报文中相对首位的偏移位。(需要再乘以8)

生存时间:IP报文所允许通过的路由器的最大数量。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减1,当为0时,路由器将该数据报丢弃。TTL 字段是由发送端初始设置一个 8 bit字段.推荐的初始值由分配数字 RFC 指定,当前值为 64。发送 ICMP 回显应答时经常把 TTL 设为最大值 255。TTL值主要是用于避免环路导致的网络拥塞。

协议:指出IP报文携带的数据使用的是那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IP层能知道要将数据报上交到哪个进程(不同的协议有专门不同的进程处理)。和端口号类似,此处采用协议号,TCP的协议号为6,UDP的协议号为17。ICMP的协议号为1,IGMP的协议号为2.

首部校验和:计算IP头部的校验和,检查IP报头的完整性。

源IP地址:标识IP数据报的源端设备。

目的IP地址:标识IP数据报的目的地址。

渗透测试

渗透测试基本思路:

1.信息收集(前提)

2.漏洞挖掘

3.漏洞利用

4.输出渗透测试报告

信息收集

1.基本信息

—域名信息

—子域名

—IP地址

—同IP的其他网站(旁站)

—同网段的其他服务器信息(C段)

—端口

—服务、服务版本

—信息泄露

—网站目录

2.OS操作系统(使用nmap工具)

—类型、版本:Windows、Mac、Linux、Unix等

3.web中间件(web程序,用来提供网页服务)

—类型、版本:iss,apache,nginx,weblogic等

4.数据库

—类型、版本:mysql,mssql,nginx,weblogic等

5.服务器后端脚本

—类型、版本:php,jsp,asp,aspx等


端口扫描技术

定义:

​ <通常使用专门的端口扫描工具来进行。可以详细收集目标开放的端口、服务、应用 版本、操作系统、活跃主机等多种信息。端口扫描是计算机解密高手喜欢的一种方式。攻击者可以通过它了解到从哪里可探寻到攻击弱点。实质上,端口扫描包括向每个端口发送消息,一次只发送一个消息。接收到的回应类型表示是否在使用该端口并且可由此探寻弱点>

流程:

存活判断——>端口扫描——>服务识别

1.服务识别技术

2.识别端口上运行的服务,识别方式有:基于端口,基于banner,基于指纹三种

-–基于端口:根据端口默认运行的服务进行判断(准确率低,效率高)

—基于banner:根据访问端口获取的欢迎页面来判断(准确率中,效率高)

—基于指纹:根据不同系统不同服务具有不同TCP/IP协议栈来判断(准确率高,效率低)